党员风采系列(三)
一生的科技扶贫路
——记安顺民革党员李国瑞
民革党员李国瑞,现年82岁,高级农艺师、研究员,曾任民革安顺市委(县级)第四、五届委员会主委。从事农业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近六十年,熟悉农村、热爱农业,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工作期间全心致力于农业技术工作,退休后仍心系农村,积极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推广新特品种和绿色栽培技术,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贡献。李国瑞也因此先后获得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民主党派中央联合颁发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全国先进个人”、“民革全国先进个人”、民革贵州省委颁发的“全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全省智力支边工作先进个人”、“民革全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颁发的“2020年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初触扶贫
1990年,李国瑞被抽调到安顺地区“以工代赈坡土改梯土”扶贫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开启了他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工作。他不辞艰辛深入山区、乡村进行勘测、规划和设计,历经五年,指导并检查了全区十个县(区)的坡改梯工程,完成22万亩高标准的改土工程。他亲自参与实施的紫云县麻山区的湾塘村、关岭县石漠化地区的板贵乡,成为全区和全省坡改梯的样板,该项工程让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增产了粮食,解决了温饱。该项目被评为安顺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国瑞个人荣获贵州省“八五”扶贫开发先进个人奖。
一进纳雍
1992 年4月,李国瑞参加了民革中央首次组织的农、林、牧等方面的11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赴纳雍县考察。纳雍县农民深度贫困的状况刺痛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对纳雍县的扶贫工作中。
在纳雍县,李国瑞从更新农作物品种入手,提出的引进新品种、推广良种良法的“种子工程”和“丰收工程”的建议得到了纳雍县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专家们的认同。他亲自选点、调种、指导,引进了“安粳314”,当年产量便比老品种增长37%。随后几年里,又成功地引进了“安单136”、“安单778”等杂交玉米作物新品种,让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解决了当地人民的温饱问题。期间,李国瑞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科技扶贫,积极组织全县农技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促进了科技兴农在该县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从1991年民革中央正式确定纳雍为定点扶贫联系县到2000年,近十年纳雍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进纳雍
(图为2002年民革中央领导视察纳雍县沙包乡蔬菜基地,李国瑞为右一)
2001年,即将退休的李国瑞又一次参加民革中央对纳雍的新一轮扶贫工作。他经过深入调研,根据纳雍县蔬菜种植几乎处于空白的
现状,提出了纳雍县农业种植必须突出发展蔬菜产业的设想和建议,
得到民革中央领导和纳雍县委政府的认可。为了让当地农民尽快掌握
种植技术,他起早摸黑的反复试验,手把手向农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在他的大力推广下,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2001年开始实施蔬菜种植试验,2002年在12个乡镇示范种植120亩的22类品种,到2003年全县15个乡镇推广种植3800亩,不断的努力,彻底改变了纳雍县人民吃菜难的问题。在驻点纳雍的三年中,李国瑞深入到纳雍县25个乡(镇)中的23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撰写了《蔬菜生产发展规划》和农业技术书籍《纳雍县主要蔬菜培训技术》,并被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民广泛阅读学习。同时,在纳雍指导成立了第一个农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第一个电商平台。
老骥伏枥 不改初心
201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下,李国瑞老人的科技扶贫之心又开始热切跳动。他说:“在这种关键时期,老人也不能置之度外,尤其我还是一名民革党员,更应该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之中”。“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带着这样的信念,年事已高的李国瑞,参加了安顺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他把在老科协的工作作为新的起点,希望有生之年在精准脱贫的事业中再出点力、做点事。
积极开展农村技术培训,认真撰写大量农业技术资料。他与有关部门的专家们,有针对性地就果树种植、护理、管理以及果树行间套种等问题对西秀区、镇宁县多个乡镇进行现场科技培训10余次;为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开展果蔬种植培训100多人次,帮助果园培训种植100余亩。结合安顺各县(区)地域情况,撰写适合本地农民操作的无公害蔬莱生产技术培训资料,为安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推动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果蔬产业发展,与市农科院吴家丽共同撰写《大黑土村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大黑土村有机蔬莱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资料。
(图为李国瑞在察看稻谷生长情况)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李国瑞以大黑村为试点,积极宣传和践行綠色发展理念,指导乡村无公害绿色果蔬的生产,提倡并推行病虫草的物理防治技术,即不使用除草剂,少施化肥和农药,施用有机肥,生产綠色农产品;对农村的水稻提出突出绿色、特色、优质稻米种植理念。在大黑村推行生产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米——红米,2017年红米试种植成功,2018年开始一定面积的示范。2019年李国瑞联系省、市农科院水稻所专家到大黑村调研指导,引进特等优质水稻品种特浓香黑糯米、玉针香长粒米、日本越光稻等5个品种,示范种植30余亩,并亲临田间指导育秧和高产栽培,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为安顺市两城区水稻生产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路子;2018年初,安顺市成立薄壳山核桃引种试验项目课题组,李国瑞担任组长,2018年底,80高龄的李国瑞与课题组成员到南京对山核桃进行考察和购苗,2019 年初,引进的薄壳山核桃新品500多棵树苗在李国瑞的亲自参与和指导下全部种植完毕,今年已初显成效,为安顺在全市范围推广薄壳山核桃种植打下坚实基础;新冠肺炎期间,坚持扶贫,积极参与复工复产。为使2020年红米等品种已落实到位,亲自到省农科院落实稻种送到大黑村,并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2020年推广水稻种植面积百亩以上。
作为一名民革老党员,李国瑞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艰苦历程和后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多年来,他认真履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专业技术干部的使命担当,把自己毕生所学奉献给了扶贫事业。
资料整理:李伟
审稿人:吴芳